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俄罗斯上扬斯克天气_俄罗斯上扬斯克天气情况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气候带都有哪些?2.北半球有记录以来最低气温,我在深圳,有可能下雪吗?3.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说明文4.零下71.2℃!当地人怎么生活的?上厕所要带根棍子Asian 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
1.气候带都有哪些?
2.北半球有记录以来最低气温,我在深圳,有可能下雪吗?
3.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说明文
4.零下71.2℃!当地人怎么生活的?上厕所要带根棍子
Asian climate)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气候带都有哪些?
亚洲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甚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伊拉克巴士拉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8.8℃,为世界最热的地方。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主趋势是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 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1 430毫米,为世界最多雨的地区之一。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广大地区年降水多在15000毫米以下。9、10月间,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上空经常有强烈的冷空气(寒潮)南下,东亚的大部分地区易遭侵袭。发生于中太平洋西部的台风,5-10月袭击东亚和东南亚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于孟加拉湾的飓风,5-10月袭击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常造成严重灾害。 非洲 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其气候特点是高温、少雨、干燥,气候带分布呈南北对称状。赤道横贯中央,气候一般从赤道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全洲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带约占全洲面积95%,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将近一半的地区有着炎热的暖季和温暖的凉季。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乞力马扎罗山位赤道附近,因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 非洲降水量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减少,降水分布极不平衡,有的地区终年几乎无雨,有的地方年降水多达10 000毫米以上。全洲1/3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东南部、几内亚湾沿岸及山地的向风坡降水较多。 欧洲 欧洲绝大部分地区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征。大陆南北跨纬度35°,包括附属岛屿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岛屿属寒带、南欧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外,几乎全部都在温带。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一洲。欧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过700千米,而东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可达1 600千米,因此欧洲从西向东由海洋性气候过渡到大陆性气候。又由于平原辽阔,从浩瀚的大西洋吹来的湿润西风能无阻地深入内陆,湿润的空气调节了气温,北大西洋暖流使整个西欧及北欧西部沿海地区更为温暖。最冷月广大地区在0?16℃之间;最热月平均气温多在8-14℃之间。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况是由于距大西洋的远近和盛行风向的不同而有差别。靠近大西洋的向风坡,年平均降水量达1 000毫米以上,广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500-1 000毫米之间,南欧三大半岛的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约占全年降水的30-40%。 水系:欧洲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丰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外流区域约占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罗的海)流域面积约占全洲面积的68%;流入北冰洋的约占12.5%;内流区域约占19.5%,大多注入里海。主要河流是伏尔加河、多瑙河、乌拉尔河、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讷河、泰晤士河等。欧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奥尔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欧洲湖泊众多,且是一个多小湖群的大陆,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地区。欧洲湖泊多为冰川作用形成。阿尔卑斯山麓分布着许多较大的冰碛湖和构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经湖泊。 北美洲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格陵兰岛中部低达0℃,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0-32℃之间,其中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龙卷风。西风在翻越落基山脉后,于东麓形成钦诺克焚风。 南美洲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以热带为主,大陆性不显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占大陆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平均气温超过20℃。冬季远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区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介于26-28℃之间,远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地区炎热。南美洲各地气温的年较差较小,不象亚洲、北美洲那样变化剧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70%以上,为各洲中沙漠面积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为分水岭,东西分属于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独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远流长、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流域面积广。其中,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过1 000千米的有20多条。南美洲水系内流区域很小,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终年不冻。南美洲多瀑布,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米,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区的荒漠高原地区多构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区多冰川湖;内流区多内陆盐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大洋洲 大洋洲大部分地区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均属海洋性气候。绝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25?8℃之间。最凉月平均气温为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向赤道由16℃递增到25℃;南半球从南纬50°附近起向赤道由6℃递增到25℃;新西兰的南岛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山区可达0℃以下。最热月平均气温,北半球从夏威夷群岛最北面起向马里亚纳群岛附近,由24℃递增到28℃以上;南半球从南纬50度附近起向澳大利亚西北部,由12℃递增到32℃。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53℃,为大洋洲最热的地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量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 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较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 000 000毫米,背风坡则仅1 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雨区,年平均降水量750 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多在500 000毫米以上,个别地区高达5 000多毫米。澳大利亚西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 南极洲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风大和干燥。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1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有“白色荒漠”之称.
北半球有记录以来最低气温,我在深圳,有可能下雪吗?
干旱气候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土地的集聚地;该地区夏天的温度高达120°F(50℃)。另一方面,中亚的戈壁滩又极度寒冷,冬天的温度为5°F(-21℃)。尽管温度差异较大,撒哈拉沙漠与戈壁滩同属一类气候带,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特点:极度的干旱。
干旱气候带的确认主要是根据湿度不充足——年降水量可能少于年蒸发量。世界上所有所谓的真正的大沙漠和与之毗邻的准干旱地区属此类气候,约占地表总面积的30%以上,面积相当于亚洲大陆。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亚热带气候出现在大陆西部。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南岸及加利福尼亚海岸经受着炎热、干燥的夏日和温和、潮湿的冬天,拥有一个丰富多样的气候适合于种植葡萄、甘蓝和无花果属植物。霜冻情况较少,最冷月份的平均气温极少低于40~50℃(4~10℃)。地中海亚热带地区的降雨量大大少于亚热带潮湿地带,范围在每年16~31英寸(40~80厘米)。降雨多发生在冬季的月份,因为亚热带半持久性高压气流涌向赤道,使得海洋旋风向内陆推进。
温带气候
温带气候区是地球上的冷暖气团交锋的地方,因而呈现出极其多变的气候状况。这些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是地球上一年内季节、温度和降水量变化最大的地方。温带气候地区也是一些人口最密集、最发达的地区的所在地,包括西北欧,美国东部海岸,日本北部和中国中部。
一年中的4~8个月中,温带地区的平均气温高于50°F(10℃)。干旱很少发生。全年的降水量通常较为平均。由于供水充足,生产季节长。土壤肥沃,温带的许多地区是世界上的高产农业区。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气候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大陆的西部边缘,并受东移的海洋气团的适度影响,温带海洋气候的夏天或温和或凉爽,终年温差较小。温带海洋气候包括了世界上一些最多云和最潮湿的地区,有北美洲的西北海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欧。
与此相反温带大陆气候位于大陆东部,远离海洋的影响。季节变化更加明显,冬天气温在零度或零度以下,而夏天却温暖柔和,平均气温60~75°F(1624℃)。这个气候区包括欧亚大陆,加拿大南部,亚洲的最东部和美国东北部1/3的地域。
亚寒带气候
北部(森林)气候仅在北半球才能够找到,而且是北半球’冬天侵袭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渊源。没有任何其他强度较弱气旋终年在亚寒带活动。这里,生长季节短暂,仲夏结冻随时可能发生。
没有哪个气候带像北部气候带经历过这样大范围的年气温变化。在阿拉斯加的中心地带和西伯利亚,远离海洋的气候调节作用,季节温度的浮动是世界上最显著的。西伯利亚中部的上扬斯克地区冬天的温度最低达到-90°F(-68℃),而夏天的温度高达85°F(29℃),上下相差175°F(80℃)之多。
极地(寒带)气候
在极地气候带,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都低于50°F(10℃)。生活在阿拉斯加,北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因努特人已经适应了这种严酷的气候——和传奇般成群生存在北半球极地冻原地带的蚊子,黑花蝇等其他昆虫一样。极地气候带从南北极圈分别伸向两极,由无树木生长的冻源区域组成,其中包括俄罗斯、加拿大、阿拉斯加,南极及格棱兰岛冰雪覆盖的大片陆地及北冰洋终年不化的封冻冰帽地区。
高地气候
高地气候种类多种多样,以至于每一个地形都有各自独特的温度和湿度特点。甚至同一座山的两个侧面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条件。高地地区一天内的天气也极具多变化,阳光明媚的晴天在几小时内就会变得大雨滂沱。
高地气候区就如同海拔较低的宽阔的气候带中的岛屿,天气凉爽,水气充足。比起周围的低地,这里的动植物群体更适应高地气候。高地气候区通常以水气充足,降水丰富而著称。同时也是形成各大洲主要河流的许多山泉的发源地。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说明文
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候温度最低?
通常来说一天的时候温度最高的应该是在下午的2点左右,而温度最低的时候应该是在凌晨的4点左右。因为下午的2点是太阳已经达到了最高的照射点,而凌晨的4点是1点也没有太阳光,只剩下寒冷。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在什么时候出现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 低气 温在什么 时候出现?在晴天的时候,一天的最高温度出现 在下午14点到15点之间,最低温度出现在清早太阳即将出来的时候,是一天的最低温度。如果天气突变,一天的最高温度往往出现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暴风雨过后,是一天温度比较低的时候,温度最低的时候,往往出现在次日清早太阳出来之前,是次日的最低温度,也容易是前后三五天以来的最低温度。
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低?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 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
天气的冷热, 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外媒称,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1年12月22日在丹麦格陵兰岛测得的零下69.6摄氏度是北半球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这一纪录此前一直由俄罗斯保持。
据埃菲社日内瓦9月23日报道,这一温度是近30年前靠近格陵兰岛冰盖最高点的克林克自动监测气象站记录下来的,该气象站位于海拔3105米处。
报道称,此前,在北半球测得的最低温度是零下67.8度,先后于1892年2月在上扬斯克、1933年1月在奥伊梅孔测得,两地均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表示,新纪录是30年后该组织工作人员在天气和气候极值档案馆发现并核实的。
发言人指出,地球上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温度仍是零下89.2度,是1983年7月21日在当时的苏联、现在的俄罗斯考察站东方站测得的。
报道称,这个新纪录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与目前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例如,上扬斯克今年6月20日出现38度高温。世界气象组织正在就此展开研究,以确定这是否是北极圈内有史以来的最高温度。(编译/刘丽菲)
这是8月15日在丹麦格陵兰岛库卢苏克角附近拍摄的漂浮的冰山。据丹麦气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格陵兰岛冰盖融化高达1970亿吨,是常年的4倍多。
零下71.2℃!当地人怎么生活的?上厕所要带根棍子
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说明文如下:
范文一:
当全球气候变暖时,世界发生了巨变。南极,冰雪融化,人类感觉将要处于冰水之中,这是人类自食其果。北极的霸主北极熊,也因全球变暖而逐渐走向灭绝。一直熊妈妈向小熊递来一把剪刀,熊宝宝好奇地问:妈妈,用剪刀干什么呀?妈妈以命令的语气回答:快剪毛,再长这么厚的毛会被热死的!小熊天真的望着妈妈:我们住在冰天雪地里,怎么会热呢?
这是我们的外衣,没有它会受冻的,不能剪!熊妈妈的语气中带点悲伤和叹息:现在全球变暖,在不适应,恐怕就走向灭亡了!全球变暖,北极熊无法找到食物,甚至食用小熊,这是被逼无奈呀!人类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省,可是,当全球变暖时,人类还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范文二:
21世纪,人口急剧增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并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据CNN报道,加拿大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仅在7月底的两天内,就消失43%的面积,比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面积还要大。冰架坍塌的原因与气温高于正常水平、海上的风,以及冰架前的开阔水域有关。
当地时间8月6日,位于埃尔斯米尔岛的边缘,位处人口稀少的加拿大北部努纳武特地区最后一个完整北极冰架坍塌,两天消失40%的面积,而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小镇上扬斯克,最冷时曾出现—68℃的极端气温,6月20日竟测得38℃高温。温室效应带来的极端天气无时不刻影响着人类。
范文三:
由于人们恣意的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造成自然界的反扑,引发全球暖化、气候异常,产生了种。种圣婴、反圣婴现象。近几年来严重的风灾、水灾、火灾、融冰等,更使人们遭受空前的威胁与浩劫。中度台风莫拉克带来豪雨,造成南台湾受灾惨重。
从电视新闻及报章杂志里,可看见高雄县小林村小林部落遭土石流掩埋、台东县知本温泉区金帅饭店倒塌等怵目惊心的画面,而如高雄县那玛夏乡、六龟乡、屏东县林边乡、佳冬乡、台东县卑南乡、太麻里乡等地,亦处处是满目疮痍、惨不忍睹的景象。
今年夏天,一共17个国家气温飙破历史纪录,而俄罗斯中部更因热浪侵袭引发森林大火,火势迅速蔓延至西部地区,迄今已逾70个城镇或村庄被毁,千余间房屋付之一炬,数千人无家可归,财物损失超过台币66亿7千万元,预料死亡人数将持续攀升。这次的森林大火是俄国40年来最严重的天灾,被大火吞噬的面积超过12万公顷。
有句话说得好:人总是对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充满了狭隘的想象。
而还有一句话,像是对上一句的回击:旅行就是一种拓宽生命宽度的方式。我们常说 旅游 的一大好处就是“开拓眼界” ,在开拓眼界的同时,其实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被不断开发着。
旅行去过的地方越多,越会感叹世界之大和人之渺小,同时也会惊叹于世界上有人正和自己过着天差地别的生活。
除了鸟语花香的文明 社会 外,这个世界上依然有人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也有人居住在令人难以忍受的 极寒之地 。前者比如与世隔绝的森蒂纳尔人;后者比如生活在 奥伊米亚康的居民们 。那么我们今天就将视线转向后者,重点说一下奥伊米亚康。
不出国,或者出了国也只到亚欧美一些知名国家(日本、英国、法国等) 旅游 的人,可能很难感受到“寒冷”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没出过国的人可能觉得“寒冷”就是哈尔滨,出过国的可能会提名莫斯科,还有些人会通过以往的知识提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是两极(南极、北极)。
不过两极虽冷,但除了各国的科考团队外,也似乎很少有人会居住在那里。而今天要提到的这个地方,却是有 上百人长年生活在此处的,它就是北半球的“极寒”之地——奥伊米亚康 。
奥伊米亚康 位于东西伯利亚的萨哈共和国,距离其首府雅库茨克有着800公里的距离 ,从雅库茨克出发到达奥伊米亚康也是为数不多通向当地的道路之一,甚至可以说已经是最快捷和安全的路线了,至于火车、飞机什么的就别想了。
其 面积有422平方千米 ,看起来占地并不特别大,但 四周几乎都是茫茫雪山和浩渺的湖泊 ,所以看起来显得非常广阔,这里被评为 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之一 ,有 大约500的人口长年居住于此 。
对于一个 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71.2摄氏度的地方来说 ,这里的人口能破百就已经是很惊人的了,毕竟还真不是谁都能够适应这样极端的生活环境。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这种地方待上一段时间,体验一下新鲜的生活方式,是一种 旅游 的消遣,但真要说起在此定居,估计很多人都会敬谢不敏。
那么,奥伊米亚康为什么会这么寒冷呢?有人猜测是高纬度的原因,但世界上高纬度的地区确实不少,但除了上扬斯克外,其中似乎也很难再找出一个寒冷得足以和奥伊米亚康相提并论的地方。
关于奥伊米亚康的寒冷天气,其实是 和其周围的地形息息相关 。 其北面是奥伊米亚山地 ,常年有寒冷的大风刮过,其他三面都被团团包围住,形成了一个冷空气只进不出的入风口,北方的寒冷气流来到这里后顺着山谷下降就再不离开了,长此以往也就造成了奥伊米亚康的极寒景象。
那么居住在当地的居民,平日里都是如何维持正常生活的呢?从衣食住行来分析一下,首先是 衣服 ,大家都知道天冷要加衣,但无论怎么加,至少半张脸都还是会露在外面的,所以这时候 带着厚重绒毛的帽子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
除此之外,厚实的羽绒大衣、雪地靴之类的那都更是稀松平常,在当地如果可以的话, 几乎人人都会将自己裹成一个球 ,那里也不像莫斯科冬天还有很多美女露着大长腿了,因为真的会把腿冻掉的(字面意义上)。
再说食物。除了一些极地动物外,当地居民最常吃的就是 鱼类和各式海鲜,绿色食品反而成了奢望 ,想要吃新鲜蔬菜只能从我国、越南一些国家进口,而且也只能进口一些耐寒的食物。而饮品、汤料之类的都是 呈“块状”出售, 便于保存。
在奥伊米亚康, 冰箱是用来化冻的 ,因为冰箱内部的温度比起外界还要暖一些。家中自来水自然也是没有的, 只能去凿冰或用积雪放在炉子上烤了用作自来水 。
再到住房,在奥伊米亚康,家家户户都是 独栋的小平房 ,虽然比起常住人口,当地的土地面积非常广阔,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把房屋建得近一些。而且当地的很多 房屋都是木质的,有着独特的保暖措施。房屋内部供暖还是很充足的,穿短袖都绰绰有余 。
最后是出行,当地人出行其实和旁人无异,并非一些文章里说的出门都 靠狗拉雪橇 ,当地 也可以开车往返,还有固定的公交车 。
只是行驶在路上的时候时刻要保持警惕,握好方向盘、注意预防操纵杆因低温上冻,以及在弯道上绝对不可以急刹车或者大打方向盘,不然因为侧滑而翻车的几率将是99%。
需要注意的是,当地人上厕所会走出房屋, 拿上棍子,走到三角形的小木屋解决 。至于说 为什么带根棍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是怕在冰天雪地里滑到, 用来当“拐杖”的 ,第二种就是怕上厕所脚麻了,起不来, 用来支撑的 。而最后一种是因为当地太寒冷了,厕所上到一半,可能就被冻住了,所以 棍子是来敲打那些排出去的东西的 。而第三点也是很多人认为最正确的一点,毕竟零下70多摄氏度,什么都可能发生。
虽然生活在极寒的环境中,但 当地人的生活依然非常安逸 ,而且这个世界极寒地区,每年都有无数科学家、极地冒险家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到这里,奥伊米亚康并不孤单。
零下71.2 !当地人怎么生活的?上厕所要带根棍子
气温达到零下71.2 ,当地人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