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事件 天气事件

未来一周天气展望_未来一周天气情况的新闻报道怎么写最好的话

tamoadmin 2024-09-13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学体育新闻学?2.百慕大三角的最近准确答案3.请教怎么写新闻稿。。4.对气候变暖的理解5.新闻消息写多少6.中央电视台播报世界天气预报的时间?相信大家最近都被泰国台风的新闻震惊了,本次的台风是泰国最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台风,自登陆以来就给泰国带来了很多的破坏,更是让很多游客滞留在泰国不能回国,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最近的泰国台风的消息吧!年泰国的台风过去了吗据泰媒报道,台风“帕布”离开后,1月

1.如何学体育新闻学?

2.百慕大三角的最近准确答案

3.请教怎么写新闻稿。。

4.对气候变暖的理解

5.新闻消息写多少

6.中央电视台播报世界天气预报的时间?

未来一周天气展望_未来一周天气情况的新闻报道怎么写最好的话

相信大家最近都被泰国台风的新闻震惊了,本次的台风是泰国最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台风,自登陆以来就给泰国带来了很多的破坏,更是让很多游客滞留在泰国不能回国,接下来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最近的泰国台风的消息吧!

年泰国的台风过去了吗

据泰媒报道,台风“帕布”离开后,1月5日下午,泰国素叻府苏梅岛查汶海滩再次恢复生气,交通恢复了往日的拥挤,餐厅商店也陆续开业,许多游客再次出现在旅游景点及商业区观光拍照。

虽然台风“帕布”已经过境,但苏梅岛海面风浪依旧较大,浪高约2米,为确保游客安全,海滩工作人员依旧在海滩周围竖立红旗,严禁游客下水游玩。

据泰媒报道,1月5日,泰国素叻府Donsak码头和苏梅岛码头正常开放,去往苏梅岛和素叻府两地的大批国内外游客纷纷赶往码头排队购票,望能登上头班航船。据悉,苏梅岛-Donsak码头航线乘船仅需1小时45分钟,而这些乘客大多为泰国和外国游客以及往返两地的上班族。

苏梅岛海港区主任表示,通过对该港口的两家渡轮运营商的安全检查已能正常开通航行服务,目前,即使海上仍有较小的风浪,但船只也已能够安全进港停靠,此外还将与渡轮运营商一同履行好职责,确保乘船游客安全。

泰国新泰日报社讯泰国新气象部门1月6日表示,虽然“帕布”登陆泰国后已降级为热带低气压,泰国湾和安达曼海域风浪正在减弱,但仍旧会给泰国南部地区带来大风和强降雨天气。提醒广大出门记得携带雨具,雨天出行注意安全。

泰国最近天气怎么样

未来24小时泰国各地区天气情况:

北部:阴冷天气,部分地区有小雨,气温:15-31°C,东北风,风速15-30km/h;

东北部:阴冷天气,部分地区有小雨,气温:19-34°C,东北风,风速15-30km/h;

中部:多云雷阵雨天气,气温:23-33°C,东北风,风速20-35km/h,浪高1-2米;

南部:阴雨雷电天气,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气温22-35°C,东北风,风速20-35km/h,浪高1-3米,雷暴海域浪高超3米;

曼谷及周边:多云雷阵雨天气,部分地区有降雨,气温23-29°C,东北风,风速15-30km/h。

泰国的台风已经过去了,但是破坏和危机还是存在的,所以大家出门要注意天气情况,也要注意安全。

那些在泰国还没有回国的朋友们,也不要到处乱走,不要下海游玩,注意安全,听从当地的指挥,知道哪些地方该去,哪些不该去,一定要注意安全,相信大家一定可以顺利的回国的。

那么,小编就在这里祝大家旅游愉快啊!顺利回国啊!

如何学体育新闻学?

是什么新闻 政治新闻 经济新闻 社会新闻 体育新闻 还是新闻

依照以上顺序给你说一个(考试用的吧)新闻联播 中国信息经济联播 新闻30分 央视五套 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

希望能对你的有帮助

百慕大三角的最近准确答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的定义,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类别,从传播的性质方面说,它和各类内容的新闻一样,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体育新闻同其他各类内容的新闻相比,又有不同之处。这是由于新闻事实本身的性质以及事物本身的特征决定的,不同事物的性质不同,其发展规律和特点也就不同。因此,所构成的新闻事实的外部特征也各有差异。那么,体育新闻的特征如何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看看。

一、 体育新闻发生的规定性

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是产生新闻事实的基础,不同的活动内容,产生不同的新闻事实,体育事实的产生当然是体育活动的结果。由于体育事实不同于其他新闻事实,因此体育(特指竞技体育,以下同)新闻也就具有了自身的特色。

1. 时间的规定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体育新闻是通过比赛过程产生的。体育比赛不仅是展现体育魅力的过程,也是产生各种体育新闻的机会。

体育比赛的时间完全是提前规定的,这同其他新闻事实的发生,在时间上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不同。所谓比赛,必须有时间、地点、对手才能进行,而且比赛是至少两个人以上的对抗活动,不可能由一个人随时随地决定比赛时间、地点,必须按照规则统一规定。

时间的规定性还表现在比赛过程中,双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而且双方的休息时间:要求暂停的时间都是统一规定的。这种时间的规定,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条件。

体育比赛的这种时间的规定性,决定了体育新闻的产生也同样具有时间上的规定性,它不能提前,也不可能拖后,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才可以发生。

2. 环境的规定性

所谓环境,是指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任何新闻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就连客观自然界产生的自然现象也不例外,火山爆发是地下岩浆作用的结果;电闪雷鸣是正负电荷的大碰撞。在社会生活中,各类新闻的产生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但这些条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条件,而不是人为附加的条件,否则的话,岂不成了制造新闻。但是,体育事实的产生则有其特殊性,它的环境条件不是客观形成的条件,而是人为控制的条件,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和统一性。

不同比赛项目有不同的比赛场地以及各种不同的设施和器械,比赛双方只有在规定的场地、使用规定的器械进行比赛,所发生的体育事实才具有真实性。田径比赛不仅对场地、设施有严格的规定,对自然条件的风速也有要求,风速超出规定,只计名次,不计成绩,体育比赛的这种环境的规定性,是区别于其他新闻发生条件的一个明显的标志。

另外,比赛规则也是比赛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各种体育比赛都是在竞赛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的,竞赛规则是保证公平比赛的法律性依据。它不仅对比赛中的各种动作行为作出明确的概念,并且对各种违例、犯规现象作出处罚,其目的就是为了创造一个公平的比赛环境。

体育事实在发生过程中具有环境的规定性,那么,作为体育事实的反映形式,体育新闻也同样具有这样环境的规定性。如果脱离了这种环境的规定性,就会造成体育事实的不真实,同样,体育新闻也必然失去它的真实性。

3. 技术的规定性

体育比赛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较量,而智慧、力量的表现形式是各种技术、战术的合理有效的适用,因此,各种技术、战术是构成体育的本质的内容。体育比赛之所以魅力无穷,其根本原因也在于运动员具有高超的技术。体育的精神、体育的美,也只有通过技术、战术的手段才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

众所周知,体育比赛具有激烈的竞争性、功利性和排他性。竞争性是自然界和人类的一种客观规律,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各种形式的竞争,体育比赛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体育的功利目的是由体育竞赛的性质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凡是比赛,必有胜负,凡是胜者,必有功利。排他性的产生是因为体育比赛只有一个优胜者,惟要成为优胜者,就要战胜所有的对手,除此以外,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参赛者要斗智斗勇,通过各种技术、战术的运用达到致胜的目的。

体育比赛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它鼓励奋勇争先,反对一切不择手段的行为。所以对比赛中各种技术战术的运用都有明确合理的规定。这种技术的规定性是体育事实产生的又一特点。

体育比赛中技术的规定性,不仅规范了体育比赛过程,同时也是对体育新闻的一种规范。体育新闻传播的内容不只是比赛的结果,它还要对比赛的过程进行描述和评价,这就要求体育新闻中使用的语言要准确,要符合体育的技术规定性。

二、 体育新闻的数字特征

几乎每一项体育比赛的结果都是以数字形式反映出来的。数字或者说比赛结果在体育新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记得许多年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小短文,文章说有一次某国家邀请了许多新闻记者观看一场足球比赛,要求记者在赛后以最精炼的文字报道这场比赛,然后评选出优秀报道奖。结果是“——20”只有几个字符的这篇报道获得头奖。当然,这次活动究竟是一场游戏,还是一次新闻报道比赛我们暂且不论,但这位记者只用了表示终场哨音的一个字和两个数码,就报道了这场比赛,虽然有些别出心裁,但足以说明,数字是对体育比赛的最好概括和说明。

然而,在体育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偶尔发生不尽如人意的事情。1998年春举行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这是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十大赛事之一,影响较大。 京城某发行量较大的一份报纸,在头版报道了此赛事,用了大约六百字的篇幅。可是该报道可谓该说的都说了,就是没有告诉读者此次比赛的成绩是多少,这不能不令人遗憾。

构成体育新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比赛成绩,对一场马拉松比赛来说,天气情况、比赛线路情况和运动员的背景情况是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但更重要的是比赛结果。天气情况和参赛运动员的水平是决定马拉松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比赛的结果是人们判断此次比赛达到何等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目前世界上每年有多个国际马拉松比赛,熟悉这项赛事的人,只要一看比赛成绩,并根据比赛的天气情况,就能判断出这场比赛的水平有多高,而在新闻报道中漏掉了比赛成绩,实在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这也是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大忌。

更有甚者,体育新闻报道连体育的内容都没有。

“11月6日电哥本哈根消息:以××为领队、××为副领队的中国冰球队结束了对丹麦的友好访问,11月6日乘飞机离开哥本哈根回国。

中国冰球队是应丹麦冰球协会的邀请于10月31日到丹麦进行友好访问的,访问期间,中国冰球队先后在哥本哈根和其他两个城市,与丹麦国家冰球队和地区冰球队进行了三场友谊比赛。中、丹两国运动员的精彩表演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论文简论体育新闻的特征来自

10月31日中国驻丹麦大使××为冰球队的来访举行招待会。丹麦文化事务大臣及丹麦体育界人士和各界友好人士应邀出席了招待会。”

当然,这则消息是诞生在二十几年前的时代,在今天说来,有几分可以原谅的成分。但是,我们应当清楚,体育新闻报道无论是在何年何月,何时何地,都应当以体育为内容,在对体育的报道中,应当注重体育比赛的结果,即数字的运用。

尽管如此,体育比赛结果的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可以随便滥用,而是要用得恰到好处。比如说田径比赛,每个项目一般是录取前八名进行计分奖励,如果将前八名的比赛成绩一一罗列,岂不是画蛇添足,繁琐不堪。

在其他内容的新闻报道中,也涉及到数字运用的问题,如经济新闻报道同样离不开以数字形式反映内容,但这些数字的运用和体育新闻报道中数字运用有很大不同,体育新闻报道中数字运用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明了。只表示比赛的时间、技战术统计结果以及胜负的结果。虽然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数字运用较为简单,但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都非同不可,因此,体育新闻报道中的数字运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 体育新闻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知道,新闻是由六个方面的要素构成的,这就是五个“W”和一个“H”。每一新闻的构成都离不开这些要素,人们在了解新闻的过程中,根据新闻的不同,对各个新闻要素的关注程度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新闻要素在不同的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例如,发生空难后,人们首先关注的是伤亡如何以及空难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空难的原因很少能马上找到,因此,新闻报道中常用“空难的原因正在调查中”来表述空难的原因,这就更为人们留下了悬念,越想马上知道的,就越不能马上知道,这就更增加了人们的关注程度。另一种情况是,人们对新闻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并不十分重视,而只是关心新闻的结果。如一部法律或法规的诞生,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想知道它产生的来龙去脉, 而更多的是关心它对社会、 对个人有什么用处。由此可见, 不同新闻要素在不同性质的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么,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它们构成要素所起的作用如何呢?

1. 比赛结果是新闻报道的核心

分析各种体育新闻的报道形式可以看出,消息报道是一种最主要、最常见的形式,而在消息报道中,它的核心内容即比赛的结果。各种体育比赛尤其是大型体育比赛,早在赛前的一段时间里,各媒体就纷纷展开了报道,从各个方面诸如比赛的时间、地点、参赛队的情况以及运动员的背景材料等等方面进行报道。因此,在比赛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对新闻的时间、地点等要素就不会特别关注,而最关心的就是对手之间的比赛结果。

例如,在亚运会比赛中有这样的消息:在今天进行的男子足球比赛中,中国队以10战胜××队。虽然消息中并没有强调比赛地点(亚运会消息本身就是说明地点)但人们并不会奇怪,因为在赛前的一系列报道中,人们已经知道了亚运会在某国某地进行,至于今天进行的足球比赛是在某市的哪一个体育场进行,这对人们来说无关紧要,而人们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双方比赛的结果。

2. 比赛过程的报道是对结构的注解

对体育比赛结果的报道是重要的,但从体育新闻传播的整体来看,仅仅报道结果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比赛的主要内容都存在于比赛的过程中,比赛的结果也是由过程产生的,因此,对比赛过程的报道也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特写、述评等报道形式,其实就是对比赛过程的报道,通过对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精彩场面或意外失误之处的描述、评析,使人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

另外,广播和电视对体育比赛的现场直播也是一种过程的报道。现场直播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听众和观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同步的比赛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体育新闻报道中,比赛结果和比赛过程是两个重要方面的因素。

当然,我们强调比赛结果和比赛过程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否定其它新闻要素,而是说其他新闻要素可以处于次要的地位。

四、 体育新闻的语言特征

一个美国记者曾说过这样的话:“每个年轻记者都应该既到广播电台任职,也在体育新闻编辑部任职,在广播电台任职,记者可以学会怎样很快地抓住一件事的核心,然后写出供人们用耳朵听的报道。……而体育新闻的写作之所以有益于年轻记者,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充分表达的余地。”这里所说的“充分表达”,实际上就是指语言的运用。

我们知道,新闻语言的运用同其他各类文体的语言运用相比具有严格的规定性,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性质决定的。新闻传播的一个最基本的特性就是要真实、客观,它不允许有任何意义上的合理想象。 因此,在新闻语言运用方面,要忠实于,做到语言表达具体、准确、通俗、简练。否则,就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

但是,体育新闻传播则不然,因为体育的发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同其他新闻发生的偶然性、突发性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没有人怀疑体育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就为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表达提供了宽松的背景。体育比赛是一项充满竞争、富于刺激、展现和体验美的活动,体育新闻传播要充分体现和表达这种运动的实质,就必须注重语言的运用。

在各类新闻报道中,一般情况下不允许运用文学语言描述新闻,因为文学语言难免不存在想象和情感因素,容易改变新闻事实的真貌。而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则不是这样,它容许文学语言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而且正是由于形象的文学语言,使体育新闻报道充满活力,生动感人。

请看美联社的一则消息:“在洁白晶莹的冰面上,一对服饰鲜艳的男女,在绚丽变幻的灯光下,伴随着优美动人的乐曲翩翩起舞。他们时而款款慢舞,大有飘飘欲仙之感;时而风驰电掣,颇有叱咤风云之势,闪闪发光的冰刀在冰面上划出一幅美妙的图景。冰上舞蹈使滑冰技巧与音乐、舞蹈浑然成为一体,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萨拉热窝冬奥会上5万多张冰上舞蹈比赛入场券最先被抢购一空, 其原委就在于此。”

在这则消息中,如果记者只是报道5万多张门票被抢购一空,因为人们如何喜欢花样滑冰,消息就会平淡无味,而记者描述了一段花样滑冰比赛过程中场景以及给人的感受,最后点题报道了消息的主体内容,使人们看了消息后不仅领略了一番花样滑冰的魅力,也了解了门票销售一空的事实。

尽管文学语言在体育新闻报道中可以运用,但也必须掌握好分寸,否则,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故意卖弄的感觉,同样也会影响体育新闻传播的效果。

请教怎么写新闻稿。。

最近,有科学家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引发灾害的角度对这一难解之迷,作出了比较令人信服的的解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gashadrate),又叫可燃冰,是产出于海底沉积物中似冰状的物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甲烷,占99%,其余的是水和少量杂质。它是甲烷与水在高压和低温的状态下形成的化合物。知道沼气产生原理的读者都有很清楚,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微生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对有机物进行发酵、分解而产生的。同样,海洋底部有很厚的沉积物层,微生物产生的甲烷因为海水高压抑制的缘故,未能及时释放出去,因而与水结合形成天然气水合物。顺便指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能源的一种换算方法)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碳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

那么天然气水合物与百慕大三角海域之迷有什么联系呢?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物质在水底很不稳定,稍有扰动,就会释放出甲烷气体。如果大规模的释放,就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例如海啸。百慕大三角海域下面是一个海沟区,该处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存在,而且不定期释放。可以想象一下当海底突然涌上大量的甲烷气体,将会产生怎样的状况?气流的上升必然使平静的海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惊涛巨浪。过往的船只往往在这一瞬间被掀翻,沉入海底。由于太突然,往往来不及发出求救信号,便船没人亡了。我们知道,甲烷是易燃的气体,当它混入到空气中,因为不纯,有一丝星点火花,就易发生爆炸。过往的飞机,其发动机产生火花,导致甲烷气体发生爆炸,刹那间机毁人亡。这一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所以往往造成一种神秘失踪的现象。

需要补充的是,百慕大三角海域下存在强磁场,是经科学家证实了的,它可以解释过往的船只或飞机上仪器为什么会突然失灵

百慕大三角

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案踪了。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嫂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3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度过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

这天,哥伦布仁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

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6度。船失控了,任随风浪推打。

哥伦布是的,经过几天几夜曲颠筋,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结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哥伦布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谈到这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双桅船“玛丽亚·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国籍油轮“玛林·凯思”号穿过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报务员还向岸上通报说:“航行正常,位置北纬26度4分,西经73度。”但这是“玛林·凯思”号传给世界的最后讯息,它从此失踪了。谁也无法想象这样一艘装有现代化导航和通讯设备的油轮,竟然连一点油花都没留下,就从这片海域上失踪了。

美国籍货轮“独眼”号是一艘长达542英尺、拥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货轮。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装满锰矿砂,返回弗吉尼亚的诺福克的途中失踪了。当时天气很好,不存在风浪掀翻船只的可能。有人推测说当时正值战争期间,“独眼”号很可能遭德军潜艇的袭击。可是战后人们查阅了德国海军的战时记录,发现当时没有一艘德国潜艇在“独眼”号航线上出现过。如此庞大的一条巨轮,又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它怎么连个“SOS”的信号都没发出就失踪了呢?

1935年8月,意大利籍的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亲眼看到美国籍纵帆船“拉达荷马”号被海浪渐渐吞没,他们奋不顾身地从海上救起了“拉达荷马”号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后,“莱克斯”号的水手却惊讶地发现,“拉达荷马”竟然漂浮在海上。这并不是幻觉,因为“莱克斯”号上的水手,连同被他们救起的“拉达荷马”号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达荷马”号纵帆船。

一艘已经沉没了的船,怎么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们无从解释。

3.究竟谁在这里作怪

既然这里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军舰在亚洛尔群岛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后来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踪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飞机和舰船前往找寻,一架水上飞机在海面上搜寻时发现,海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在飞速前进,而且速度快得惊人。这说明这绝非海底生物,同时庞大的体积又说明,它又非水中的鱼类。在这天夜里和次日凌晨,有人在这一海域看见了一种奇异的极其明亮的光,但谁也无法说清这奇异的物体和奇异的光芒从何而来。

从这片魔鬼三角海域侥幸逃脱出来的人,他们的回忆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一船长说,他有一次从波多黎各返回佛罗里达,途中船上罗盘的指针突然猛烈摆动,虽然柴油机仍在运转,但毫无功率。海浪从四面八方朝船扑来,看不到水平线,船的四面都是浓浓的大雾。他急忙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奇怪的是这大雾以外的海面浪并不大,也没有雾。水手们都说,这辈子从未见过这种怪事。

12年9月,美国籍货轮“恶梦”号航经百慕大三角海域时,突然船上所有的灯都暗了下来,罗盘也失灵了。水手们感到事情不妙,赶紧根据陆地的灯光定向,把船朝西驶去。航行片刻,他们发现船原本是向北行驶,但无论如何他们也纠正不了航向。这时候,天空出现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进这个物体。不久,它又不见了,船也恢复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这个黑色物体和前面说到的水下的那个黑色物体有无联系?或者说,它们是否为同一物体?没有人能够回答。人们只能说:这是耐人寻味的。

显然,这里存在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看不见的力量。

1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飞机掠过百慕大三角海域,飞机上的几值朋友正在吃饭,突然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当时罗盘指针偏转了几十度,他们加速逃离这个可怕的航区。返航后他们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么能发出嗓音呢?

一位老飞行员说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间飞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发现机翼两侧光芒闪闪,他以为是机舱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这么强烈,强光刺得他睁不开眼,连仪表也看不清楚,而飞机亮得像个透明的玻璃物体。他抬起头,觉得天空亮得连星星都看不见了。他赶紧关闭自动操纵杆,改用手操纵着飞机飞行。几分钟后,亮光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从何发射而来?老飞行员答不上来,相信你也答不出来。

4.科学家们的种种解释

全世界的科学家似乎都不允许百慕大三角的谜继续存在下去。他们运佣自己已知的各种知识,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

在各种解释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这几种:

(l)磁场说。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人们还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时间多在阴历月初和月中,这是月球对地球潮汐作用最强的时候。

地球的磁场有两个磁极,即地磁南极和地磁北极。但它们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中。地磁异常容易造成罗盘失误而使机船迷航。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1943年,一位名叫袭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他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架起两台磁力发生机,输以十几倍的磁力,看会出现什么情况。试验一开始,怪事就出现了。船体周围立刻涌起绿色的烟雾,船和人都消失了。试验结束后,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有的人却因此而神经失常。事后,袭萨博士却莫名其妙地自杀了。临死前,他说试验出现的情况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他没有留下任何论述,以致连试验的本身也成了一个谜。

(2)黑洞说。黑洞是指天体中那些晚期恒星所具有的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它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它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3)次声说。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欢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复杂性,加剧了次声的产生及其强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发、海浪和海温的波动与变化都是产生次声的原因。

(4)水桥说。据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有一般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因为,有人在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沿海,发现了在百慕大失踪船只的残骸。当然只有这股潜流才能把这船的残骸推到圣大杜岛来;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说。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这些仅仅是说而已,而且,每一种说只能解释某种现象,而无法彻底解开百幕大之谜。何况,除了飞机和船只无端失踪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还有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怪事呢!

5,永无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一个不明物体以极高的速度在潜行。美国海军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水艇前去追寻。他们追踪了四天,还是让那东西跑脱了。这个水下不明物体,不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异的潜水功能,可以下潜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声纳都无法搜摘。人们只看到它有个带螺旋桨的尾巴,丽无法窥清其真实面目。

消息披露后,有人估计可能是前苏联的潜艇。然而,美国方面称,以现代的加工制造技术,莫说是前苏联。连美国都无法制造这种可高速行驶,又可下潜深海的物体。

是什么?读者只能自己想象,因为美国海军部也没法解释。

l9年.由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考察组,意外地在这一带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水下金字塔。当然,这个水下金字塔绝非自然界的产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队队长、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闻讯后,立刻派人携水下摄影机再次下潜拍照。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高大雄伟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两个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过这两个洞,致使这里的海面波涛汹涌、水雾弥空。

据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还要雄伟。它的发现使人推测这一带海难多系它引起。同时,它又给史学家带来一个新的难题——即由来已久的亚特兰蒂斯帝国是否存在的争论,又再度掀起。

回答者:raff - 见习魔法师 1-31 00:39

--------------------------------------------------------------------------------

百慕大三角

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各种奇异,最让人费解的大概就要算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连串飞机与轮船的失案踪了。

所谓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国佛罗里达洲的迈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个三角形海域。在这片面积达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从1945年开始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在这里神秘地失踪。当然,这些失踪不包括那些机械故障、政治和海匪打劫等,因为这些本不属于那种神秘失踪的范畴。

由于叠出,人们赋予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恶运海”、“魔海”、“海轮的墓地”等浑号。这些浑号反过来又烘托了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气氛。

现在,百慕大三角已经成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种失踪的代名词。

在我们熟悉的地球上,怎么独独有这么一个神奇而无法解释的角落?怎么会发生一连串不可思仪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踪的飞机群

美国空军上尉泰勒,是一位极有经验的飞行员。他已经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了2500个小时,这个飞行记录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他事领飞行队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一切正常,天气良好,这是个理想的飞行天气。

他们的任务是飞一个三角形航程,向正东方向飞过巴哈马群岛,接着向北飞行,然后沿三角形最后一个边线返航。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当然指挥部也慌了。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志愿而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末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个小时的飞行。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d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役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它好像直奔那个失踪的虎口,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难道他们被天空吞噬了吗?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按常理分析,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大海依然那么蔚蓝、那么宁静。

负责嫂寻救援的官员沮丧地对上司说:

“天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甚至无法估计可能发生了什么!”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机,从旧金山机场起飞,途经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挥塔曾听到机长惊诧的话声:

“这是怎么回事?都在唱圣诞歌哪?”

谁也没有想到这句话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么。

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机场做好接受着陆的各项准备。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就像天空破了个洞,飞机一下掉进洞里而无声无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么样的海域呢?我们从最早扬帆驶过这片海域的哥伦布的见闻中,也许能窥见300年前这片海域的若干情况。

1502年,哥伦布第四次度过美洲时,曾途经百慕大三角。

这天,哥伦布仁立船头,但见晴空万里,海面平静。突然间,狂风骤起,天昏地暗,几十米高的巨浪像墙一样向船队扑来。

水手们齐心协力试图调转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磁罗盘上的指针不是指着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离6度。船失控了,任随风浪推打。

哥伦布是的,经过几天几夜曲颠筋,船总算没有沉没。令他奇怪的是,这场从天而降的风暴结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风浪说结束就结束,马上就风平浪静了。

哥伦布把这一切详细地写在他的航海日记里。他在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也谈到这次难忘的经历——

当时,浪涛翻滚,一连八九天时间,我们看不到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见过各种风暴,可是从来没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问题在于哥伦布活过来了,他的经历至少说属于那些尚可解释的遭遇。那么,那些没能活过来的人,他们的遭遇呢?当然,那是一种不可解释的、谁也没看到的经历——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他们发现船上静悄悄的。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到底船上发生了什么,投入知道,但谁都敢肯定船上肯定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872年,这一带海面又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双桅船“玛丽亚·列斯特”号,在亚速尔群岛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当它被人们发现时,船上又是空无一人,而且船舱的餐桌上还摆着美味佳看,茶杯里还盛着没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挂钟正常地走动,缝纫机台板上还放着装着机油的小瓶子。这一切除了说明这艘船没有遇到风浪之外,丝毫不能解释它的主人为何弃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货船“鲁比康”号在同一海域同样出现人去船空的奇案。当人们登上这艘漂浮不定的船时,只有一只狗孤独地躺

对气候变暖的理解

很简单

利用万能的三段式 开头介绍一下是什么活动() 时间地点人物(三要素必须的 不解释) 然后对活动进行一下整体性描写 个别地方突出描写一下 具体情况自己掌握 最后来个小总结就OK了

这里是篮球赛的新闻稿 参考一下

艺术系、服装系举行男篮友谊赛

本报讯 4月2日下午,艺术系、服装系在新篮球场进行了男篮友谊赛,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汪亚芬老师与各班辅导员到场观战。

上午还在下雨的天空,已明朗许多,“凉凉快快的天气打着球就是舒服”。艺术系一开场就打出了一个6比零的小高潮,为全队的士气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比赛中,服装系一个“强悍”的“救世主”闪现出来——“小胖”,“压缩版”的奥尼尔。艺术系的一个小后卫抢球时一不小心撞上去,竟被“弹”开了。他在篮下还造了不少犯规,罚篮命中率也奇高,真是块“难嚼的肥肉”啊!但艺术系的毛泽凡同学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得分、篮板、助攻、抢断是占齐了,真是个MVP(most valuable player)。上半场结束,艺术系已领先20多分。

下半场艺术系派出了“小个阵容”,服装系也进入了状态,渐渐追了上来。第四节刚开始,一声哨响,“你们怎么是六个人啊?”裁判惊异地说。全场爆笑,艺术系的贺叔东同学赶紧溜了下来。在服装系的强烈攻势下,艺术系使用了全场唯一一个暂停,换人。将四个首发队员都换了上去,这才稳住了阵脚。随着终场哨音的响起,艺术系最终以8分的优势战胜了服装系。

比赛在双方同学欢笑和喜悦中圆满结束,其实最终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两系同学们通过比赛加强了交流,增强了彼此间的友谊,理解了团结才是力量。

《成都纺专报》记者 代立晨

新闻消息写多少

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出现全球变暖趋势的具体原因是,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了地球的大气层。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为了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同年在巴西城市里约热内卢签署生效。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另外,这些每年的二氧化碳合计排放量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60%的国家还同意将相关技术和信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这些技术和信息有助于后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截止2004年5月,已有189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全球变暖的历史与预测

全球变暖是真实的,而且正在进行!

主流科学界一致对全球变暖是越来越清楚了,每天在改变我们的气候都是真实的,他们也正在进行中。在20世纪末年初以来,表面平均温度的地球增加了约1.1f ( 0.6摄氏度) 。在过去的40年中,气温上升约0.5f ( 0.2-0.3摄氏度) 。在过去400-600年,全球变暖,在20世纪是更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

7分之10的年,在20世纪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其中一个最强劲的下午1998是最热的一年,因为可靠的温度测量开始的。

此外,变化,在自然环境支持的事实,即地球正在变暖; 山区giaciers也在逐渐消退; 在过去四十年里,北极冰厚度已经下跌了大约40 % ; 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倍超过了过去的100年相比在以前的3000年里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植物和动物改变其范围和行为回应气候。

根据仪器记录,相对于1860年至1900年期间,全球陆地与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75度。自19年,陆地温度上升速度比海洋温度快一倍(陆地温度上升了摄氏0.25度,而海洋温度上升了摄氏0.13度)。根据卫星温度探测,对流层的温度每十年上升摄氏0.12度至0.22度。在1850年前的一两千年,虽然曾经出现中世纪温暖时期与小冰河时期,但是大众相信全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估计,自1800年代有测量仪器广泛地应用开始,2005年是最温暖的年份,比1998年的记录高了摄氏百分之几度。 世界气象组织和英国气候研究单位也有类似的估计,曾经预计2005年是仅次于1998年第二温暖的年份。

在人类近代历史才有一些温度记录。这些记录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精确度和可靠性都不尽相同。在1860年才有类似全球温度仪器记录,相信当年的记录很少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从最近的千禧年内的多方记录所展示的长远展望,在过去1000年的温度记录中可以看到有关的讨论及其中的差异。最近50年的气候转变的过程是十分清晰,全赖详细的温度记录。到了19年,人类更开始利用卫星温度测量来量度对流层的温度。

在2000年后,各地的高温记录经常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摄氏41.5度,破139年来的记录。同年,8月10日,英国伦敦的温度达到摄氏38.1,破了1990年的记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摄氏25.5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记录。8月7日夜间,德国也打破了百年最高气温记录。在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当地高温记录,而中国浙江省更快速地屡破高温记录,67个气象站中40个都刷新记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五十三年来的记录。2005年7月,美国有两百个城市都创下历史性高温记录。2006年8月16日,重庆最高气温高达43度。台湾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38.8度,破了19年的记录。2006年11月11日是香港整个十一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29.2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平均最高温26.1度还要高。

据新华社电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农业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说明,人类活动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持续了数千年。研究人员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大气中甲烷和CO 2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拉迪曼承认,研究结果非常容易引起争议。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17日说,科学家通过两项最新研究预测,即使现在全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本世纪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两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预测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他们的成果将由联合国下属的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评估,收录到2007年公布的下一份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中。

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魏格雷提出了一个较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他认为,由于海洋存在“热惯性”,对温室气体等外界影响的反应有所滞后,本世纪全球变暖的趋势只不过是以前排放温室气体的后果。

据魏格雷预测,到2400年,已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成分,将至少使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摄氏度;不断新排放的温室气体,又将导致全球平均气温额外升高2至6摄氏度。这两个因素还会分别引起海平面每世纪上升10厘米和25厘米。

他在论文中说,要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现在就必须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极其低的水平,即使这样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恐怕也难以避免,每世纪10厘米的上升速度可能是最乐观的预测。

由杰拉尔德·梅尔等人发表的第二篇论文则预测,由于“热惯性”的存在,即使本世纪中人类不向大气排放任何温室气体,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也将至少升高0.5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11厘米以上,其中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比科学家早先的预测值高了一倍多。梅尔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以前的预测没有考虑到冰川融化等的影响。

梅尔的研究小组用两套数学模型,借助超级计算机模拟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低、中、高时的气候和海平面变化情况。

全球变暖的条件

地球气候变暖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有关。但日本和丹麦科研人员近日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并非导致气候变暖的惟一原因,太阳活动变化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环境信息研究院的伊藤公纪教授制作了一张图表。从图上看,过去200年间地球平均气温和太阳磁场强度的变化曲线基本吻合。伊藤公纪由此推断,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也有影响,仅用温室气体增加解释气候变暖可能不够全面。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温的影响已被专家们关注了很长时间。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比如史料曾记载,公元17世纪时太阳黑子很少出现,当时的地球气候也相对寒冷。但地面获得的探测信息也显示,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引起的太阳辐射能量变化幅度仅为0.1%,如此微小的变化似乎不足以对气候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最近国际空间科学界出现了一种说,认为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左右气候变化。提出这种说的丹麦科学家推测,射向地球的宇宙射线可较稳定地使部分大气离子化,使云容易生成,从而吸收太阳的大量辐射,降低地球温度。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时释放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能干扰宇宙射线射向地球,使云不易形成,进而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目前,丹麦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与云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以论证上述说。

也有日本专家提出,虽然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幅度只有0.1%,但他们发现这种能量变化能使地球大气对于太阳紫外线的吸收量变化幅度达到百分之几,这种吸收量的增加会使大气臭氧层温度升高。日本气象研究所第二研究部负责人小寺邦彦表示,臭氧层温度的变化会波及对流层,从而对寒流和季风造成影响,但目前尚不清楚上述机制能对地球气候变暖产生多大影响。为了继续研究这个课题,小寺邦彦等人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已于去年开始工作。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以后有以下几点: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危肋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目前,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全球持续变暖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21世纪温室气体和硫化物气溶胶的浓度增加很快,使未来100年全球、东亚地区和我国的温度迅速上升,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上升1.4℃-5.8℃。到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

“入冬以来罕见大雾天气频发也是暖冬的一个征兆。”罗勇说,大雾天气系“暖冬”造成强冷空气非常弱所致。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全球变暖的温度预测

德国研究人员表示,未来全球气温可能会远远高于一些科学家此前所做的预测,如果新的计算机模型关于气候变化所做的预测是正确的话。

据路透社报道,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摄氏度。但德国美因兹马普化学研究所的迈因拉特·安德烈埃教授及其研究小组的最新测算方法却表明,全球气温上升的最高幅度可达到6摄氏度。

安德烈埃教授表示,这种新的方法是将悬浮微粒、温室气体和生物圈效应统一在一起,改变了以往关于气候变化的预测,即使之从人们可以容忍的程度发展到更迅速变化的危险境地。

安德烈埃教授将温室气体比作是导致全球变暖的加速器,悬浮微粒的存在则可以减缓气温的上升。悬浮微粒是空气中产生于燃烧、化学制品和烟尘之中的细小微粒。随着新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的使用,悬浮微粒的数量将会减少,因而其冷却功效也就随之变小。相反,全球气温却会随之上升。

悬浮微粒只能在大气中停留一周的时间,而温室气体则能停留大约50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悬浮微粒的冷却作用减少得快,而温室气体减少得慢。这样,在长期的竞赛中,温室气体最终必将战胜悬浮微粒,随之而来的就是灼热的高温天气。

然而,安德烈埃教授也同时承认,这种情况具有高度的科学不确定性,气候的变化也远远超出了经验和科学理解所能达到的范畴。如果他的计算是正确的,21世纪气候的变化就会超过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测。

全球升温的后果

据新华社电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警告说,全球气候升温将致全球农业减产,或许在下个世纪出现食品匮乏的局面。研究人员在分析联合国和美国国立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以及世界稻米市场趋势后得出了这一看法。

世界观察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升温和地下水水位下降将成为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直接诱因,全球稻米价格上涨趋势体现了这一点。

全球升温还会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会被淹没,以前所说的大西洲就是这样被淹没的。

美国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即使是在去年全球粮食大丰收、小麦和玉米价格下降的情况下,稻米价格依然上涨了30%,达到每吨260美元。

美国国立科学院去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水稻生长季节气温异常上升将使收成减少。另外,全球许多地区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井枯竭问题,也将对粮食产量构成影响。

如何减缓全球变暖

地球升温使地球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本身也会抑制地球升温的趋势。

其一,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部分冰雪消融,全球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液态水的比热高于冰雪,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因为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而未使水的温度显著上升,因温室效应而增加的热量虽然使地球上的岩石、土地等温度显著上升,但由于其与地球上的液态水发生热交换,使整个地球不再显著升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延缓了地球上冰雪的融化。

其二,地球升温使地球上的绿色植物生长旺盛,其光合作用比地球升温前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部分),固定了一部分温室气体,使这部分温室气体不再阻止地球上的热量向外辐射,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温室效应。

地球升温使地球上液态水总量增加,绿色植物吸收更多温室气体,反过来延缓了地球升温的趋势,有利于达到均衡。当然,随着地球升温趋势的缓解,地球上液态水增量和被吸收的主要温室气体增量越来越小,如果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地球又会升温,在地球上引起新一轮的液态水总量增加和绿色植物生长峰值,再次延缓地球升温的趋势。所以,在不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情况下,上述均衡会交替地形成和打破,如此循环使地球气温较之以前发生更大的波动,而不是单调递增;而如果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将排放的温室气体固定,可平复地球气温的波动。

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围绕地球建立一个由小微粒或太空飞船组成的人工太空环,遮蔽热带阳光,调节地球温度。

不过,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想法肯定会有一些副作用,一个能够对太阳光进行有效散射的粒子带将会使我们的每个夜空都变成和满月时一样明亮;而且这一的预算将高得惊人,可能达到6万亿到200万亿美元,就连全球资金最为充足的科研机构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无法承担,如果把散射粒子改为太空飞船的话,预算额可能会少一些,估计能降到5000亿美元左右。

地球诞生以来,大气温度曾经几度升降,太阳辐射、云层遮蔽和温室气体等各种因素都曾经或正在影响着我们的气候。如果给地球围上一个粒子或飞船组成的“腰带”的话,赤道上空就会出现一个阴影,要部署这些粒子,就必须使用一些专门的控制飞船,像牧羊犬一样照看粒子群。

过去的一个世纪,地球温度明显上升,未来一百年间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很多研究都证实地球气温将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提高1到20华氏度,海平面明显上升,一些海滨城市将不复存在。有科学家指出,减少太阳光照射,地球温度就会降低,而一些地面或太空系统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的。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目前还无法计算出地球到底能吸收多少阳光,又有多少阳光被反射回太空,而这正是实施上述的关键一步。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古代农民的活动曾使世界避免进入新冰川期。这一结果说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不是新现象,它可能持续了数千年。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说,砍倒大树并开垦第一片田地的史前农民使地球大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气温因此逐渐回升。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威谦·拉迪曼说:“要不是早期农业活动带来的温室气体,目前地球气温很可能还是冰川时期的气温。”研究表明,如果没有人类干预,地球会比现在低2摄氏度,蔓延的冰盖和冰川会影响世界很多地区。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子,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然吧。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污染,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世界上的森林主要分为寒带(北方)森林、温带森林和热带森林三类。据专家介绍,今天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大自然经过8000年的进化才逐渐形成的。今天,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沦为伐木业大规模开利用的目标。在热带地区,许多现在已荡然无存的森林就是在过去的50年被砍伐一空的。仅1960年至1990年,就有超过4.5亿公顷的热带森林被吞噬,占世界热带森林总面积的20%;还有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在砍伐、农田开垦和矿产开中退化。

而且,全球的非法砍伐和非法木材产品交易还在继续加剧,尤其是在拥有热带森林的发展中国家和执法不力的俄罗斯等国。而国际市场对廉价木产品的需求,又进一步恶化了这一状况。

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根据气候模型预测,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摄氏度(2.5~10.4华氏度)。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

我们的呼吁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节约使用每一滴淡水。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多种植树木减慢沙化。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不要随意扔废旧电池。

为了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请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758611.html?wtp=tt

中央电视台播报世界天气预报的时间?

格式+范本

新闻消息的格式:

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

4.背景

背景是指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

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新闻评论的格式:

分为消息和和通消息一般构成:标题 消息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尾

报道的格式

题目:一般与所办活动保持一致

导语:概括叙述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事。怎样做的?(简明扼要)

主体:把其他资料按重要性陈述,并以第三人称叙述,句子保持简洁,多用句号,要有逻辑性。

主体可以包括:泛写和特写.

1,泛写 :就是把整个的过程,大略的叙述出来.但不是流水式的叙述.要挑其特点.

2,特写:特写是抽取其中一个片段,从侧面描写带出主题。特一般较富人情味和趣味性,描写也较一般新闻深入。

结尾:总结此次活动及此次活动的意义.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

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写正文。先写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再写事情经过,最后写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报道稿的篇幅要简短,语言要准确、生动,字数一般在200-600之间。

2.报道的内容要及时,一般要求在活动24小时内发布报道稿。报道的内容一定要真实。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经过都不能虚构。报道中的一些数字也要认真核实,尽量不用“大概”、“约摸”之类含糊不清的词语。报道的事情要有意义,使人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不好的事也可以报道,以便吸取教训(但要适度)。

3.报道稿的正文要简要。一般只要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经过怎样,写清楚就可以了。叙事的经过一定要简要,不必像我们平时写记叙文那样要对环境、人物的对话、行动等作细致的描写,但要注意形容词的选用。

范文: 新闻评论我们国家特有的新闻报道格式!你只需要填空!!_______在全省(市)就__________工作会议结束时强调

千方百计抓好_____工作

近期将具体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________工作

本报讯(记者_______)全省(市)_______工作会议昨日召开。省(市)委书记

_______在会上分析了目前我省(市)________形势,对下一步的________工作作了部署。

_______指出,自全国________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省(市)_______工作取得了成

效,今天___月至____月,全省(市)新增____________(“万”或者“%”),____万

________人员实现了_______。但____________形势依然严峻,全省(市)各级必须进一步

增强做好_____________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_________体系建设,把___________

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市)委副书记、省(市)长________主持会议并就贯彻落实会

议精神提出要求。

市领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席了_____分会场的会议。________在全省

(市)________会议结束时讲话。他强调,_______是民生之本。做好_______________工

作,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市各级一定要从深入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千方百计抓好____________工作。

________说,市委、市正在研究出台关于____________新的政策措施,并将在近

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前和以后一个时期全市______________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地各部

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市)_________ 会议精神,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作一

次检查,没有落实的,要深入分析原因,督促抓好落实;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要作认真

梳理,尽快予以完善。要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工作提到

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对策措施。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层层抓落实,真正

让__________人员、____________人员实现________。

范本:

消息:

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圆满成功

本报讯 5月15、16两日,悠扬而动感的音乐打破了校园昔日的沉寂。由校团委主办的以“迎农大七十周年庆,展校园管乐风”为主题的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成功举办。

15日晚,管乐节专场音乐会在大礼堂开幕,会场嘉宾云集。南昌大学军乐团、城市学院交响管乐团及其韩籍教授李根浩应邀出席,我校副校长王华林教授、廖为明教授,校长助理胡春晓教授、徐斌华教授及我校上千师生观看了演出。

本次专场共安排有18首精彩曲目,伊始军乐团一队队员以其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演奏《鼓乐》、《春天的故事》等四首曲目。16日下午,一位去观看的学生还对我说:“我现在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喜悦组曲》的旋律,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在铜管乐器演奏《双鹰旗下》时,台下听众不由自主的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下整齐的以鼓掌的形式为其伴奏。

在中场,不断的有些大人带着小孩进来观看,而当《烟花易冷》及《蝶恋》上演时台下顿时安静了,连小孩的嘈杂声也没有了。

演出结束时,韩籍教授李根浩上台发言,他说我们的乐团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业余的)国家级水平。

在音乐会后一位观众对我说:“我很庆幸自己来欣赏了他们的演出,那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谢谢他们!”

消息:

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圆满成功

本报讯 5月15、16两日,悠扬而动感的音乐打破了校园昔日的沉寂。由校团委主办的以“迎农大七十周年庆,展校园管乐风”为主题的我校首届校园管乐节成功举办。

15日晚,管乐节专场音乐会在大礼堂开幕,会场嘉宾云集。南昌大学军乐团、城市学院交响管乐团及其韩籍教授李根浩应邀出席,我校副校长王华林教授、廖为明教授,校长助理胡春晓教授、徐斌华教授及我校上千师生观看了演出。

本次专场共安排有18首精彩曲目,伊始军乐团一队队员以其精湛的技艺,高超的水平演奏《鼓乐》、《春天的故事》等四首曲目。16日下午,一位去观看的学生还对我说:“我现在脑海里一直回荡着《喜悦组曲》的旋律,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

在铜管乐器演奏《双鹰旗下》时,台下听众不由自主的在其强烈的节奏感下整齐的以鼓掌的形式为其伴奏。

在中场,不断的有些大人带着小孩进来观看,而当《烟花易冷》及《蝶恋》上演时台下顿时安静了,连小孩的嘈杂声也没有了。

演出结束时,韩籍教授李根浩上台发言,他说我们的乐团可以算得上是具有(业余的)国家级水平。

在音乐会后一位观众对我说:“我很庆幸自己来欣赏了他们的演出,那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谢谢他们!”

16日上午,是管乐节的露天展演活动,军乐团展出“管乐一条街”。乐团队员早早的布置好了一个个设展帐篷。10点左右,南区门口乐团队员为大家露天演奏。由于天气原因,演奏时下起了雨,可是队员们没有一个离开,还是坚持为大家演奏完了。

演奏完毕,露天管乐展演开幕。每个帐篷里都吸引了不少同学赏玩乐器,其中动感劲爆的打击乐声部的帐篷人气最旺。展演一直到12点结束,让同学们充分享受到接近、了解并尝试吹奏乐器的乐趣。

CCTV-4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以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宣传窗口。作为中央电视台对外播报新闻的主要渠道,《中国新闻》是CCTV-4的标志栏目,栏目平均收视率稳居全频道第一,央视十大知名栏目之一,节目的高品质使频道的观众满意度仅次于CCTV-1。第一时间播报、全面、独立、多角度的权威评论,每天5次全新滚动覆盖全球98%地区,使《中国新闻》成为全世界了解中国的权威声音。在重大的报道中,选择《中国新闻》收看的观众数量高居央视所有专业频道之首。

《天气预报》节目安排在《中国新闻》栏目内,观众已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人气指数和节目忠诚度高。节目重点宣传区域是欧洲、美洲和亚洲,播出时间都是当地收视最好的时间,见表一、二、三。

表一:北京和欧洲城市时间对照表

城市

北京

伦敦

都柏林

巴黎

罗马

阿姆斯特丹

柏林

日内瓦

马德里

斯德哥尔摩

维也纳

时间

4:57

20:57

20:57

21:57

21:57

21:57

21:57

21:57

21:57

21:57

21:57

表二:北京和美洲城市时间对照表

城市

北京

芝加哥

墨西哥

纽约

华盛顿

渥太华

多伦多

巴拿马

加拉加斯

布宜诺斯艾利斯

圣地亚哥

里约热内卢

时间

8:54

18:54

18:54

19:54

19:54

19:54

19:54

19:54

19:54

20:54

20:54

21:54

表三:北京和亚洲城市时间对照表

城市

北京

孟买

卡拉奇

科伦坡

达卡

曼谷

河内

雅加达

新加坡

马尼拉

东京

汉城

时间

21:57

18:57

18:57

18:57

19:57

20:57

20:57

20:57

20:57

22:57

22:57

22:57

价 格 表

播出时间

04:57

08:54

12:53

18:13

21:57

广告价格(元/月)

2万/月

3万/月

4万/月

5万/月

9万/月

广告价格(元/年)

24万/年

36万/年

48万/年

60万/年

108万/年

注:1. 所上国内城市首选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国外城市首选首都和国际知名城市;